山西


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张文栋:百年笃志树人 百年科教报国

太原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星移斗转间,已经走过了109年的辉煌历程。百年风雨,百年期冀。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始终高擎科学、民主、进步的大旗,播种文明,开垦未来,不断点燃三晋大地上的文明圣火,不断孕育振兴民族大业的栋梁之才,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力量和依托。数代人的艰苦创业铸就了今日太原理工大学的辉煌,学校现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山西省仅有的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国家中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

学校秉承“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传统精神,构建起了多层次、多规格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6万余名栋梁之才,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条战线。学校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并承担了包括“863”计划项目在内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各类项目480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384项(其中,1997年合并办学以来获得国家项目科技奖15项),教学成果奖132项。在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学校又有两位教师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学校不断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大大增强服务地方的能力,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为区域和行业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几年来,先后与全国十几个地市和400余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成果项目转化累计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30亿元。

问:张校长,您好,太原理工大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科教兴国的一支重要力量,请您介绍一下学校近年来在办学规模、学科建设、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情况。

答: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凝聚了上下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特别是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以来,十余年间,理工大人凝心聚力、求实创新,实现了各项事业的和谐、快速、跨越发展。

办学实力显著增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着力强化高素质优秀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获国家教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4项、二等奖59项。产生了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教学团队,拥有了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0名省级教学名师、23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省级品牌专业。学校在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校获批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第二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施学校,构建起了国家、省级、校级多层次、多元化的学生创新实验体系。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为进一步培养和造就能够直接服务经济建设的工程技术人才,搭建了广阔平台。

学校大力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实施了“研究生培养保证工程”和“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与太钢等大型企业联合建立了5个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实现了零的突破。

学科体系趋于完善,学位点建设实现了新突破。目前我校本科专业6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3个,特别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实现了我校“非工科类”博士点零的突破。现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山西省重点学科13个、重点建设学科12个、重点扶持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20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10个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点,11大学科基本覆盖了山西主要工业领域。

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才环境不断优化,绩效分配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出台了新的人才引进办法,人才引进有了新突破。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其中引进双聘院士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5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名、教育部门新世纪优秀人才6名、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4名、教育部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名、“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10名。作为“山西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先后引进“山西省特聘专家”8名。

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新校区建设快速推进。为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在新建的大学园区新增了2274亩教育用地,为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奠定了基础。此外,学校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办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精神文明、和谐校园建设硕果累累,招生就业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学风建设成绩显著。学校的各项工作按照“十二五”规划正在稳步推进。 


问:学校是如何彰显办学特色,发挥办学优势,为区域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面对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契机,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何抓住机遇,乘势发展,实现美好愿景?

答: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地处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省的地方“211工程”大学。近年来,学校不断彰显鲜明的办学特色,坚持以“211工程”建设为龙头,立足山西、服务山西、发展山西,以产学研一体化为链条,形成了与山西省主要工业领域密切相关的学科群,基本覆盖了全省主要工业领域。拥有煤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矿业工程、物联网、生态环境等优势学科,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的贡献率作为着力点,加快成果转化,深度展开校地、校企合作。全省地方经济主战场一线的技术骨干和高端人才,绝大多数为我校校友,极大满足了山西经济建设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和技术需求,直接引领着山西高校为区域发展服务的方向。

太原理工大学的建设目标是:建成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特色的重点学科点和示范带头作用的高等院校,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大幅度跨越式协调发展,在建好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基础上,建设特色鲜明、区域领先、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实现这一目标,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学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找准定位,对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秉承传统、实现转型;拓展思路,开发利用好人才资源,搭建发展大平台,建设教研大基地;加强服务,优化研究生、本科生比例,全方位育人、立体化育人、多渠道育人;加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促进成果转化,扩大校企、校地、校校和国际之间的合作力度,提高科研贡献率。

问: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学校招生情况如何呢?

答:随着学校办学实力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积极报考我校,不仅在本省,即便在河北、山东、内蒙古等省份,我校的第一志愿报考比率也高于其他同类院校。2010年,学校结合办学定位,按照“提高层次上水平、扩大规模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对招生政策做出较大幅度的调整。首次实现了在全国31个省市(除港、澳、台)全覆盖招生,并对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在计划上予以压缩,相应扩大就业率较高专业的招生数量,从而提高了生源质量,提升了办学声誉,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0年我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累计招生数量为7000余人,2011年计划招生人数为7800人。

问:作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如何呢?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如何?

答:随着校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就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校外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声誉的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有了充分保证,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社会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需求量呈不断增大的趋势。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学校与省内外几十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理顺了人才培养、输送的有效渠道,同时启动了高素质科研应用型人才“订单式”培养的新模式,拓展了大学生就业的选择空间。2010年我校光荣入选首批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保持在85%以上,考研率稳中有升,保持在较高水平。学校每年还有一部分优秀本科生被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学生就业地域与行业均比较宽泛,就业质量相对较高。历次的用人单位及毕业生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首肯,满意度达98%以上。

问:学校是如何创新载体,为学子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并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这一铸魂工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呢?

答:育人是大学之本,为了保证青年学子健康成长,学校不断创新载体,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学子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文体为舟,承载德智,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多层次活跃、广角度展示、全方位受益”的格局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科技文化蓬勃发展,在“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大赛等各类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大赛中捷报频传。文体赛事成果丰硕,素有“西北王”美誉的男子篮球队11次获得CUBA西北赛区冠军,2010年夺得第十二届CUBA全国总冠军;学校女篮、女排、男足、田径、武术等运动队也多次进入全国大型比赛的决赛,并取得骄人战果。特别是在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上,我校学生袁晓超获得男子长拳全能比赛的冠军,为山西省和学校争得了荣誉。此外,各类异彩纷呈的创业计划培训、主题演讲、辩论赛、团日活动、文化节的举办更是陶冶了青年学子的情操,净化了大学生的心灵。

在创新校园文化载体的同时,为提高理工科院校师生的人文素养,满足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学校开设了“人文教育约题讲座”,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以报告、讲座等形式为师生普及人文、自然、社会科学知识。为迎接建校110年而推出的“110年校庆·清泽讲坛”,更是名家荟萃的舞台、人文传播的讲坛。在一年的时间内,将为广大师生献上一百场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不仅丰富了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而且会发挥出更大的铸魂功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分享到:
政策新闻
十二部委通知
政策法规
健康标准
调研报告
热点新闻
平安校园
自救自护
专家顾问
安全预案
资料下载
身心健康
资讯
快乐成长
青少年保健
身心专题
健康大讲堂
校园文化
校园资讯
创意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库
校园专题活动
课外延伸
校园饮食
饮食标准
营养食谱
食品鉴别
安全示范
饮食公开课
德育
德育课堂
德育故事
礼仪学堂
公益短片
国学
国学启蒙
国学课堂
国学讲坛
国学人物
国学书院
科技
科技前沿
科学漫谈
科学探秘
知识海洋
科普活动
名师讲堂
名家课堂
第二课堂
升学讲座
特级教师
世界名校公开课

音乐
走进音乐
音乐资讯
音乐学堂
音乐专题
音乐人生
美术
美术常识
美术教程
美育书籍
世界名画欣赏
武术
资讯
武德
武诀
武学知识集锦
资源中心
家长学堂
学龄前
小学
中学
家有考生
家庭教育

中国校园健康网络管理办公室

Copyright © 2014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7010518号

地址: 西城区西外大街135号北展剧场东二层 邮编 :100044

总 机 Tel:(8610)-6833 5833 邮 箱:office@chinaschool.org.cn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